目录
网络文学评价的美学律令与历史逻辑——兼论恩格斯“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”之于网络文学评价的有效性欧阳友权;5-13
“三重摹创”视野下非虚构写作的实践图式探究王灿;14-22
古希腊罗马散文与西方随笔文体的诞生蔡西希;23-31
理性的整合与超越——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“经验”赵天舒;32-40
意象创构中的观物取象朱志荣;41-49
汉字美学的本体起源探微——兼论“意象”的语言学内涵杨也;50-57
“人民”眼中的世界——1949—1965年间中国文学的世界书写朴婕;58-66
视觉想象与抒情现代性——论20世纪50—60年代小说的风景话语颜水生;67-77
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诗歌转折赵稀方;78-86
“九叶”何以称“派”——论20世纪80年代诗人的一种自我指认策略黄凤凤;87-95
《当代》与改革文学的发展历程——一个社会史的视角尹林;96-104
论铁凝小说中的图像启蒙之义盛慧;105-111
革命风潮转换中的文学与“汉字”问题——《秋夜》“棗”字释义李哲;112-119
声音里的西南联大——文化抗战与西南联大学者演讲马绍玺;120-128
重复与书写:论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功能结构周俊锋;129-137
“失贞”以后怎样——论丁玲的“创伤书写”(1936—1941年)周港庆;138-146
作为“现代的超克”的共同制作——花田清辉与《故事新编》朱幸纯;147-155
旅日体验与前期创造社的激情书写罗振亚;156-164
上博简《孔子诗论》“小雅”论及其诗学史创获徐正英;165-175
天文分野:文学地理学的思想来源及意义王洪军;176-185
发现董仲舒:独尊儒术的历史重塑徐建委;186-196
地方意识对汉大赋夸饰性的影响张廷银;197-204
梅尧臣诗体诗论析疑张剑;205-213
郭嵩焘与西方文学——中国人为活动主体的近代中西文学关系(1840—1898)考论尹德翔;214-223
编后记224
孙昌熙文集(全3册)
孙昌熙;225
四川当代散文史论孔明玉;冯源;225